世间长生仙 第九章 梁城阴司

 去往梁城的一路上。

挑选相连的路段,一直顺着官道的方向走。

宁合望着周围的景色,除了像是校对自己画的地图,也顺带把路上的花草景色都记于心底。

兴许等回去的时候,闲时还能把细景描绘进去。

和南关大侠的复刻府邸一样。

届时有人观看自己的绘制图录,也相当于走遍了这百里长的路途。

而在观察景色中,不知不觉两天时间过去。

在第三日的下午。

宁合也来到了梁城的城外。

眼前是宽厚的城墙。

四周还有值守的官兵,来往的百姓、行商,谱写出一副闹热的景象。

前些日子来往旬城和坪城的路上,宁合倒也在天空中见过梁城的繁华。

但在天上粗略望去的感受,却远远没有走在地上的感触。

宁合也忽然发现自己自从修炼开始,好像就没有这般脚踏实地,安安稳稳的走过这么长的路程。

又想到修炼一事,一时心念回拢。

宁合感受了一下自身的灵识,觉察到自己从洞府出关到如今,半月时间过去,在顺其自然的悠闲生活之中,灵识却更加广远了。

如果说之前是笼罩方圆十里,那么现在则是十二里。

灵识的壮大,也让自己在灵气的掌握上更加精深,施展术法时汇聚的灵气也更多。

而河神所言,寻常的金丹圆满,也只是三里方圆左右。

这是云鹤真人周游五洲,和众多修士所探讨总结的。

老城隍同样知晓,也在几年前回来时告诉了河神。

继而宁合从河神那里得知了不少修炼者的事。

也知晓自己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金丹。

思索着。

宁合也渐渐来到了城边,把目光望向了前方城下的位置。

大约在下方六百米处,那里有一团被黑雾包裹的阴森大门,两边的门框是漆黑的柱子,但上头的牌匾却很大,其高六米,宽三米。

若是站在门下抬头望去,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并且黑雾与大门都介于虚幻之间,肉眼不可见。

寻常人就算是挖到这地底六百米,也只会感到此地阴寒,不会发现眼前的大门。

大门的位置也飘忽不定。

介于虚幻的它,随时可以迁移。

但用灵识扫过。

宁合却清晰的透过黑雾,看到门上的牌匾处书写‘阴司’二字。

更知晓门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小世界’。

那个小世界就是梁城阴司。

只是这个神异的小世界,不是城隍开辟的,也不是大法力者开辟的。

宁合通过之前河神闲聊的话语,知晓阴司的诞生和天地善封的神官一样,同样是天地所开。

其内的面积,还会随着魂魄的增多,慢慢增长。

如今存在两千二百年的梁城阴司,已经堪比梁城的面积。

但在才开辟时,却只有梁城的四分之一大小。

同时,宁合一边回想着河神所聊的事,一边也没有贸然闯入。

先是用灵识探入门内。

一是看看虚实。

二是也未隐瞒自身的踪迹,向城隍示意自己来做客了。

且随着灵识深入。

门后的视野也豁然开朗。

宁合就这般站在城外,左边视野内是人间红尘,远处还有闲逛城外的百姓,秋末还未枯萎的许些城边花草。

右边视野是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黑夜永驻,落在无比沉重的苍茫大地。

再用灵识探查环境。

宁合感知到这里没有丝毫灵气,而是到处充斥着浓郁的阴煞。

这种阴煞对于常人来说,只要吸上一口,就会胸闷犯冷。

但只要下一口是空气,且在阳光底下站着,那么很快就会回过来气。

可若是长久待在这阴煞之地,那附近不时巡逻的阴差们,便是就地有活了。

而相比较常人,拥有筑基法体的阳间神官,或是筑基术法修士,若是不小心吸上一口,或者短时间内待着,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长时间待着的话,就可能会影响自身体内的灵气运转,更会伤及到灵识气海。

不由得,宁合也想起来河神之前所说过的一件事。

他说过‘很多修为不高的神官,只要无事,也不会特意去往阴司。’

此刻当亲眼见到这般场景。

宁合也知晓了答案。

这好比城隍也不会在烈日之下,故意站着一样。

阴阳相隔的界限,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就像是平日里阴差拘魂,也是多在晚上出去。

就算是非得白日。

一些道行不高的阴差在出行时,也会向城隍、或文武判官们借法。

让拥有法令的神官,为他们凝聚一把遮阳的黑伞。

这一是防备自身被太阳灼烧,二是保护逝去生人的脆弱魂魄。

同样的,比起一人管一河的河神,阴司内的小神官们也是比较多的。

除了有城隍以外,还有多位文武判官。

而更多的阴差、阴使,则没有神位。

他们多是生前有些功德之人,逝后被城隍等人赐了修炼功法,又续了一些阴寿,继而在阴司内当职了。

也像是河神用法令点化一些水族,赐他们一个修炼的机会。

并且也在宁合通过亲眼观测,验证平日里了解到的信息时。

阴司内,距离阴司入口二百里的雄伟正殿中。

梁城隍通过法令,当感受一股平和的气息在阴司入口盘旋时,也慌忙从阴司正殿内走出,未带任何阴差阴神,便向着阴司入口这里赶来。

以免多余的章程,让道长不喜。

不如独自拜见。

等现身出了阴司。

他一眼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宁合。

平和气息正是从宁合身上散发。

甚至在这股气息的影响下,他后知后觉中也发现自己五日来的多虑与心焦都消失了。

他发现这个情况,第一个想法是,兴许道长气质随和,让他放下了担忧的心?

还是道长自身的法力道场,已经恐怖到可以随意扭转其余修士的心境?

只是等他抱着第二个想法,等来到宁合近前,再望向宁合时,却有种怪异的感觉,让他有些想不明白,颇有种如鲠在喉的别扭。

“小神见过道长。”城隍不明白归不明白,还是先见礼拱手。

“城隍客气了。”宁合也笑着回礼,又望向阴司。

还未言语。

城隍直接虚引道:“道长,请!”

话落,城隍带宁合一同进入阴司后,趁着赶路时,又开始暗自琢磨那种感觉。

就这样一边向二百里外的阴司正殿行着,一边琢磨着。

一步百米的距离。

在法令的御煞中,使得他法袍震荡,四周的阴煞拥挤。

随后,他又看了看风淡云轻的宁道长,看到他周围并没有术法波动,但速度却与他一样,就知道这个不对劲的感觉来自哪里了。

那就是他发现了一个和河神一样问题,那便是他丝毫看不透宁道长的境界,甚至是觉得宁道长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多气质上好些。

可越是这般,他越是心下惊异。

因为吴朝境内,两位境界最高的修道者,远游的老城隍和吴江江神,这两位大神官,他都见过。

其中八百年道行,筑基圆满,又想借用国运化蛟的江神。

其气势雄厚,单单站在江神面前,就能感到一股从心里散发的压抑。

老城隍则是威严中带着仁善,让人不敢轻易多言,却又不自觉的信服。

但今日看到像是普通人一样的宁道长。

他才发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这种道法已经精妙到深不可测的地步,让他无从分辨,却又可以任意间影响到其余修士心境。

继而,他行走间也不敢乱言。

这般行着行着,就成了默默的跟着宁合。

一时分不清他是阴司的主人,还是客人。

只是在宁合偶尔驻步,或是观看什么时,他才会出言解释着这些,体现出东道主的身份。

就像是如今。

宁合略微停步在一处空旷大地上的行刑架旁,望着一个被绑在钉木上的人,又看着手持刀具的阴差。

阴差看到忽然出现的陌生先生,又看到这位先生身旁的城隍大人,是连忙停下行刑,躬身行礼。

城隍则是示意他继续行刑。

一时间伴随着利刃切割皮肉的声音响起,以及钉木上的人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

城隍这才郑重的向着宁合道:“此人生前名为孟衡荣,在三十五岁,因财害了三人性命。

三十九岁,钱财耗尽,便又持刀劫财,害了两位无辜之人。

四十二岁,病逝。

逝后被阴差拘拿,查到阴寿尚有十一载。

而苛文判掌管的此案赏罚,判此人受刀刑十载。”

城隍说着,也看向了这劫匪。

行刑的阴差,当看到城隍大人与那位城隍都要敬重的先生在观礼,于是就拿出了这几年中磨炼的刀工,以及对于劫匪痛处的了解。

这一刀一刀划下来,手法更为精湛刁钻,割的也是更起劲。

每当山匪魂魄将要散去,他又会停下休息片刻,并把这些掉下来的肉,贴到这人不再流血的伤口处。

诡异的是,这些肉竟又长了上去。

再待得魂魄在四周内的阴气中凝实。

阴差会再次拿起刑具。

这般周而复始,直至十年的刑期结落。

如果未死,就可以在阴界内的阴宅享受余下的一年阴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