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 第281章从历史传承中汲取力量

一夜过去

次日,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夜间下了好大的雪,将城堡和奥马哈市全都变成了童话世界。

李察从一片雪臂粉臀中醒来,精神抖擞的前去沐浴洗漱。不一会儿,他穿着睡衣来到欧式的高大窗户前,手端着一杯咖啡向外看去。

从位于高地上的要塞向下俯瞰,雪后的奥马哈城美丽景色尽入眼底,这是一个人口10多万的边境城市,

从这里向南约370余公里,顺着密苏里河可以直达美国中部交通枢纽堪萨斯城。

从这里向北百余公里,沿密苏里河上溯可达苏城,继续向北就抵达南达科它省首府皮尔城,那里是大唐王国沿河的另一个军事重镇,军事贵族封地密集的好地方。

这三座城市的鲜明特征,都是沿密苏里河而建,这条浩浩荡荡的大河孕育无数肥沃的沿河土地,其形成的广阔冲积平原和森林湿地,是人类和动物的乐园。

从奥马哈城向东深入不远,就是五大湖地区的重镇达文波特和芝加哥,这几个城市处于同一纬度上,气候四季分明,地处广阔的中部大平原上,物产丰富,境内溪流纵横,是难得的好地方。

可惜奥马哈城地处边境,受先天条件所限,工业经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这里是农牧业生产的重地,城市里主要的工业是猪牛羊肉食品罐头厂和手工皮革作坊,还有数十家枪匠作坊,酿酒作坊,熏肉作坊,这里出产的奥马哈火腿相当有名,是当地特色美食之一。

李察端起手上的热咖啡喝了两口,深邃的眼神凝视着积雪覆盖的平静城市,忽然自信的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他计划;

等到拿下河东岸的广阔土地,就要在奥马哈城这里建一座大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到了那时

奥马哈由于地处沟通南北东西的要道上,巨大的物流和人流汇集,难道还怕经济发展不起来吗?

等到了今年6月份,历时7年的中部铁路将要全线修通,从王国腹地长安城(旧金山),萨克拉门托一路向东抵达盐湖城,再从盐湖城翻越内华达莽莽群山向东,总计约510公里就可直抵科罗拉多高原上的桃源市,从桃源市继续向东约732公里就可抵达奥马哈。

这是大唐王国中部铁路干线,也是顺着原太平洋铁路的旧址修建的超级工程,被称之为中部铁路,又称“内华达铁路”。

根据事先安排的军事动员计划;

从1858年2月份起,每个月将安排不少于10艘大型移民船抵达神州沿海各口岸,将训练已达6个月之久的新兵,以每个月1.6至1.8万人的运送速度,安全送抵北美橡树湾港。

橡树湾港是长安城(旧金山)以北帕纳县所属沿海港口,这是一座完全的军港,也是王国风帆舰队的驻地,附近的橡树镇是个万余人口的小镇,镇上居民大多是海军官兵的家属,海军船厂职工和部分渔民,保密性较好,有一条支线铁路连接至沿海铁路和中部铁路网。

因此,这里也被选作为大陆新兵的北美登陆港口。

在此地稍事休整后,大陆新兵将会重新编组后送达盐湖城军事基地,并在此展开实兵实弹训练和高难度的战役战术训练,枕戈待旦。

至1858年底,大唐王国全年将增加超过20万名训练有素的大陆新兵,这将是一支足以左右北美形势的强大机动野战兵团,士兵们经历长期完整的军事训练堪称精锐,绝不是美国南北方的志愿民兵能够比肩。

在天堂岛,大唐王国还拥有5万名训练有素的志愿民兵,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遣。

经过上述的周密安排

大唐王国在不需要经过军事动员,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就能够动用接近40万人的军队,其中可用于野外机动作战的超过30万,绝对堪称大手笔。

大唐王国政府和王室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军事动员行动,仅大陆新兵一项,就计划开支3750万元,这笔钱价值750万英镑,其中由王室内务府承担2/3,王室财政和银行贷款以4:6的比例,各承担剩下的部分。

也只有李察这样的巨大威望,才能够压制住各方非议强力推行该计划的实施,为最后插手北美战局准备足够的雄厚军力,一战定乾坤。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察为了稳坐钓鱼台,这两年在军事上花费的资金可不少,除了骑兵和要塞防御部队以外,全军步兵换装新式柯尔特1857式栓动步枪,这是一种类似于原时空“毛瑟1888式”栓动步枪,射程远,精度高,相比较英国军队装备的11毫米发射黑火药的米尼步枪飞跃了一个层次。

柯尔特1857式栓动步枪引领世界步兵武器潮流,采用60多项革新技术,新式无烟枪弹采用诺贝尔实验室的硝化甘油炸药,这是一种世界领先的无烟炸药。

得益于诺贝尔先生的发明,大唐王国续巩固了在化工领域的先进地位,尤其是黄色无烟炸药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广泛应用到军工领域。

柯尔特武器公司新设计的7.92mm无底缘瓶颈子弹,奠定今后一个半世纪的枪弹设计外形,引领步兵武器风气之先。

新式步枪的枪膛内刻有膛线,射击距离远,威力大,精准度高,子弹有效覆盖面积达650码至700码之间,在800码以内都有很强的杀伤力。

相对于俗称“十三响”的柯尔特连发步枪(长管款)最多350码的射击距离,英式米尼步枪600码的射击距离,新式柯尔特1857式栓动步枪无疑威力更大,精度更准,更致命,所以成为全军换发步兵武器装备的重点。

至于王国骑兵,依然装备使用柯尔特(短管款)连发步枪,这款步枪已经用实力证明,在颠簸的马背上,密集的火力比射击精度和射程更重要。

步兵另一项新装备就是制式木柄手榴弹,该武器已经在兵工厂大量生产,屯集,但是并没有下发部队,而是作为杀手锏捏在手中,准备在重大战役中一鸣惊人。

李察的本意,是要将手榴弹这种新锐武器投入到攻克芝加哥的重大战役中。

城市巷战无论今后还是将来,都是一个陆军强国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大唐王国在该领域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汲取,只有边摸索边实践。

在内华达山脚下的盐湖城中,兵营里修建有大量城市建筑,这里将做为实兵实弹演练场,为摸索城市攻坚战中各种战法奠定基础,然后接受严酷战争的考验。

这些用士兵生命和战火锤炼得到的宝贵经验,将会形成一整套城市作战条例,用于建设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陆军。

战争从来就不是儿戏,动辄赌上国运。

李察是个极有大局观的人,多年来一直为了战争在囤积物资,如今更是早早准备投入巨资,训练大量大陆新兵,为参与北美争霸做好一切准备。

哪怕花费重金,也在所不惜。

他信奉“没有人能够无缘无故的取得成功,努力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纵然有开挂的远见卓识和金手指,在这种数百万人激烈拼杀的北美战场上,也只不过沧海一粟罢了。

想要扇动蝴蝶翅膀改变历史,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做起,引导大唐国民向着自强自立自信的方向转变,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自傲,树立民众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对于王国深深的归属感,以流淌着高贵的华夏血脉而自豪。

在这其中,加入一些李察想要加入的东西,比如铁血好战,忠君爱国精神,具备很强君主个人风格烙印的侵略性,贵族和军人崇高的荣辱观等等,形成独属于大唐王国的鲜明印记。

就像英国佬经常喜欢挂在嘴上念叨的那句话;“大英帝国的威严不容诋毁。”

英国称霸世界百余年,带来的是全体国民高度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未来的第1次和第2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佬主导着强硬的欧洲盟国赢得最终胜利,延续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

大唐王国也需要这样的国民认同感和高度荣誉感,不是去学英国佬。而是重拾“汉唐精神”,找回过去辉煌的历史记忆,抹去满清强加给汉人的奴性,重塑高度爱国和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李察已经准备好了一句话;“明犯大唐帝国者,虽万里必诛之。”

现在暂时没推出,一来是国力不足以称霸北美,二来没有恰当发飙的契机,三是国民教育在持续推进中,尚需时日发酵并获得普遍认可,那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辉煌胜利,才能奠定国民的普遍信仰和强盛民族自信心。

真要说起来

大英帝国作为引导争取工业革命的历史先行者,率先踏入了工业化社会,在19世纪中叶殖民地已经达到2200万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占据世界份额的1/3,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正在步入维多利亚最辉煌时期。

从克里米亚战争后

英国短暂休息了两年,便在全世界开启了新的一轮殖民狂潮,英属华裔外籍兵团而跟随着英国人的扩张殖民脚步,进入高加索地区,近东,埃及和南非,进入非洲象牙海岸,进入东南亚海峡殖民地,进入香港,新加坡,进入南亚缅甸和斯里兰卡,还即将进入阿富汗王国……

以英国为主导的老牌殖民者正在延续着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荣光,将维多利亚时期的辉煌推向巅峰,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大唐王国认真借鉴和学习。

但是在国民精神领域,李察向来倡导以我为主,压制并打击国内****的偏激言论,主张从厚重的华夏历史文化中汲取革新的力量,那就是《重振汉唐雄风论》。

老祖宗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可以让大唐王国挑挑拣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汉唐文化精髓,形成独属于大唐帝国的民族精神。

以英国为主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并不都是好的,只适合于文化底蕴不深厚的小国或者弱势民族全盘接受,绝不适合华人。

这是因为英国佬是信上帝的,宗教在蛊格鲁-萨克逊文化中占有核心位置,是其身上难以抹灭的鲜明烙印,体现在文化传承的各个方面。

想要****,那么必须要接受西方宗教的洗礼,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这对自诩为历史积淀深厚的“天朝上国”华人而言,无疑是羞辱祖宗,卖身投靠的叛逆行为,有辱家族门楣,为人所不耻矣!

自古以来

汉唐文化中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用简单的比喻,反映出君和民的辩证关系。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正因为如此,汉唐时代的民众极有风骨,铮臣良相犹如过江之鲫,造就了鼎盛的汉唐时代。

相比较而言

蛊格鲁-萨克逊文化中就粗暴简单多了,宗教成为其中的精神支柱,笃信上帝的英国人逆来顺受,将一切的生活苦难归结“上帝的旨意”,所以英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极少出现农民起义,缺少反抗精神。

封建领主抢走当地农民的土地,焚烧他们的房屋,强迫他们的妻子,压迫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只能用黑面包和土豆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艰难生活,英国农民也不会反抗而是请愿。

英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规模最大农民起义,是瓦特-泰勒起义;

农民起义军一路北上,首先攻克了重镇坎特伯雷,这里不仅是英国南部重要的政治和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区。

在这里,愤怒的农民起义军处死了残酷压迫民众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焚毁了大量封建官僚的文件,烧毁了一座宫殿,将贵族领主和教会屯集的财富和粮食分散给其它农民。

英国农民的起义纲领是:

国王要我们交4便士的人头税,我们真的没钱交,一定要找国王请愿取消人头税!

这就是他们的政治纲领,至于说颠覆王权,消灭残酷剥削的贵族领主和教会,成立农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这些英国农民根本没有考虑过,也不敢想,压根儿没这样的概念。

因为上帝不允许,宗教禁锢了人们的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