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 第562章 平民生活

第562章 平民生活

作者: 葡萄无牙

第562章 平民生活

听了车夫的一番话,李察这才恍然大悟,然而这让他探究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富贵”牌香烟,这种香烟两角二分一包,比8分钱一包的“勤力”牌香烟好多了,给身边的这几位马车夫每人散了一根。

打了一圈塘子,氛围立刻就融洽多了。

“哟嗬……大富贵哈,谢谢先生!”车夫们都是识货的,喜笑颜开的一人拿了一根点起来,开始吞云吐雾的享受起来。

码头上的这些车夫们,大多数都抽8分钱一包的“勤力”,只有极少数才舍得抽“富贵”,毕竟这玩意儿贵多了。

要是都抽这么好的烟,一个月好几块就没了,那一年得花多少烟钱?

不是说车夫们抽不起,而是每个车夫身后都有一个家庭和很多孩子,还有人攒钱想买汽车,不一点点节省下来哪来的钱?

抽了香烟,话匣子就打开了。

“不瞒您说这位先生,咱们也想攒钱买辆汽车啊,那玩意儿多有劲儿?”

“可不是吗……甭管装多少货,轻松一脚油门拉了就走。”

“人家货车早晨天不亮就来了,一直干到晚上看不见路,差不多一辆车干咱们4辆马车的活,每天至少挣20多块。

咱们呢?

咱们这一辆马车顶多干六七个小时的活,一多半时间都在排队了,每天也就能落个四、五块钱,差距大了去了。

时间再长,马也受不了,人也累的慌。”

“还有呢,运的货要是在码头里还好一些,中间不带停顿的直接到仓库,基本上40多分钟就打一个来回。

万一仓库距离远点,要上外面的大街可就糟大罪了。

外面大街上又是车辆又是行人,马车一路上走走停停,每一次停下来都要命,你得连抽带推的吆喝牲口使劲儿,能把人累个半死。

不像那些货车,一脚油门跑出去老远,丁点儿都不费事儿。”

“货车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咱们买不起呀!”

“像现在这样攒个七、八年估计都够呛,码头上货车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城里那些有钱人还有运输公司买的,咱们这些人买的不多。”

“嗯,买货车的要么就是卖房子卖地凑钱,要么就是背靠着商会集资,或者几个人凑一份出来,在咱们9号码头上估摸着约占一小半儿,都是这种情况。”

“我觉得咱们也能凑,越早买了货车越早挣钱,一年半时间就能把车钱挣上了,以后都是净赚的。”

“赚了钱再买车,1辆变2辆,2辆变4辆,码头上活这么多还怕没钱赚吗?”

“我觉得行,这事儿下工了以后咱们合计一下,反正拿的多分红的也多,大家凑个股子就是了,应该都存了点钱。”

“能行……老董大哥带个头吧?”

“行,咱们几个相熟的有一个算一个,暂时就不要再扩大了,到时候差多少一起议议,引来其他兄弟入股都得大家同意。咱们争取合伙买辆车,放在码头上一起干活儿。”

“哈哈哈……这叫磨刀砍柴两不误,算我一个。”

李察听他们议论的越发热闹,逐渐跑偏了话题变成买车了,也不禁莞尔一笑。

新的社会浪潮冲击者华裔移民们的思想,让他们跟随着新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潜移默化的适应新环境,这是好现象啊!

想想看

这些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新移民们,来到大唐帝国几年后便迅速融入这个社会,在公平的社会环境里充满了干劲儿。心里想的是怎么多赚钱?怎么凑股子?

这在原本生活中根本不可想象,谁知道凑股子是咋回事?

平日里耳濡目染,如今一说“凑股子”大家都知道,反应非常热烈踊跃,因为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已经鲜明的摆在眼前。

在码头上干活的绝大多数都是新移民,才来不久的扛包运货,壮劳力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挣个八、九块钱,基本上顶了天了,吃的是一份辛苦饭。

这些车夫们大多移民有一些年头了,积攒了钱置办了马车运货,每个月下来怎么也得赚上一百三四十块,这相当于帝都长安普通职工一年的收入。

更厉害的就是货车主了,这些大都是早年间的移民,随着帝国的崛起而迅速发家,能够豪掷上万块购买货车,一个月下来轻松五六百块到手。

除去人工,燃油,维修,税收等各项开支,落进口袋里的怎么也得有400多块,一年就是近5000块。干得好的还不止这个数儿,一年半拿回本钱不是梦。

运输费用为什么这么高?

这是源于当今时代落后的人力运输水平,在帝都长安这样世界顶级水平的海运码头上,巨大的货物流转数量以及新型码头装卸吊机使用,催生了海量的运输需求。

人力运输的效率低下,但在全世界各国港口是普遍的运输方式,自然就有相应的运输价格水准。

在大唐帝国一些偏僻或设施较为落后的港口同样如此,主要以人力板车,骡马拖拽板车和马车运输为主,昂贵的货车运输远远没有普及到这些地区。

人力板车运输价格决定了总体运输价格的下限,一辆人力板车累死累活干一天,也不过赚上四五角辛苦钱,一个月下来十几块钱顶天了,再少就没人肯干了。

重型4轮马车和货运汽车运输的量又大,速度又快,当然更赚钱了。

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唐帝国充满了机会,就像码头上卖烟摊档,卖茶水摊档,卖窝窝头大饼子摊档,卖茶叶蛋瓜子啥的摊档也都蛮挣钱,要不然谁摆这玩意儿?

就像卖卷饼的摊档,哪怕一份卷饼只挣一分钱,一天卖出200多份也是二块多钱毛利,缴纳了码头上一半的份子钱以后,也能落下不少。

在9号码头上工的足有1.3万多人,各种摊档铺子好几十个,一字排开来就像个临时的小吃街一样,卖什么的都有。

李察在这里甚至看到临时春房,就是二十几辆厢式马车停在路边,围成一个特定区域。每辆厢式马车上都有两三个搔首弄姿的墨西哥女人,眼睛贪婪的看着来去的壮汉们不停的抛媚眼,这都是移动的客人啊!

华商真是不放过一丝挣钱的机会,还能说啥呢!

在大唐帝国既不禁嫖也不禁赌,只不过必须官府存档,按章纳税,属于世界各国通行的规范做法。

在当今时代

既没有男女平等的说法,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禁嫖禁赌,即便自诩为最为文明开放和自由的美利坚合众国,同样也不能禁绝这些灰色产业,纽约和费城的红灯区反而非常出名。

大唐帝国范围内

青楼妓寨都是以白人,墨西哥人妇女为主,这几年还有大量扶桑妇女东渡北美,成为受人欢迎的妓娼主要来源。

真正华裔妇女极少,这是因为帝国官方掌控的非常严格,一旦查证有违华裔妇女本意强迫卖春,那么青楼妓寨老板就要被罚的倾家荡产,甚至投入苦役营中一辈子都完蛋。

依照大唐帝国律法

任何经营性企业,公司,矿山和店铺摊档,经营者必须拥有大唐帝国合法公民身份,按章纳税,否则皆为法律严打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处不但要没收违法所得,封闭经营场馆,还要对经营者实施严惩。

能够拿到帝国合法公民身份值得珍惜,没什么人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干这种丧良心的破事儿,安安稳稳的合法赚钱它不香吗?

不同于普通的经济犯罪和治安犯罪,这种人进了苦役营特招人恨,基本上没可能活着出来。

东瀛妇女大量进入帝国,主要就从事妓娼行业,这满足了社会上极大的需求,因而生意越发地兴隆。

一般来说

扶桑人会找一些帝国公民来当明面上的老板,每个月只要收钱就好,其他的什么事儿都不用问。

而这也是地方势力集中的区域,帮会和社会浪荡子扎堆,各种扶桑妓療,养生馆,和式浴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扎堆的形成红灯区。

这也导致扶桑政府大力向北美输出东瀛妇女,以此赚取大笔硬通货唐元补贴国内经济,成为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手段。

仅1870年1~11月,扶桑国就像大唐帝国输入了超过13万年轻女性,月均达万人以上,规模相当可观。

这让普通大唐帝国臣民形成对扶桑国的固有印象,一个是矮小粗俗,一个是妓娼下流,普遍认为其人种低贱,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

这些通过额外条约输入大唐帝国的东瀛妇女,无论在帝国待上多少年,都不可能取得合法居民身份。

其从抵达北美大陆伊始,肩膀上就被打上黑色菊花纹身标记,只能沦为命运悲惨的玩物。

从今往后百余年,东渡北美的东瀛妇女总量约700余万,遗腹子超过千万之巨,无数年来为扶桑国赚取了数以亿计巨额外汇,是其出口的第一大项,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经济发展。

然而,最终能够成为帝国公民东瀛妇女的只是凤毛麟角,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700万东瀛妇女在恶劣环境下营业,饱受疾病折磨,能够活过10年的少之又少,不足一成,很大部分都早早的结束了如花的青春年华,凋零在北美大地上。

多少年后

扶桑国曾经拍摄了一部反映东瀛700万妇女的悲惨过往的电影,名叫《东瀛悲歌》,又叫《绽放的黑色菊花》,讲述的就是一群东渡北美的扶桑女人让人难以回首的往事。

可是电影刚刚放了两天就收到禁令,这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回忆尘封在历史中,再也没有机会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扼腕叹息啊!

自由徜徉在码头上

李察近距离的接触了马车夫,装卸工,摊档主,筹佬,码头公司员工和货轮船员,真切的感受了帝国基层民众生活和工作状态,这在以往难以想象。

他虽然经常巡视各地,但能接触上的都是生活较好的社会群体,哪怕是最底层的农场主或者牧场主,生活的优渥都远超于普通劳工阶层。

可千万别小瞧了那些农场主或者在农场里干活的雇工,他们吃的可比城市里基层民众更好,白面饼子可以敞开来吃,肉蛋奶和蔬菜也不缺,毕竟这些东西在农场里不值钱。

病死了几头猪啊,牛啊,被压死的羊崽啊总不能扔了,那就宰掉吃呗!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卫生检疫的说法,浪费食物就是最大的罪过,那可是要遭天谴的啊!

鸡蛋,牛奶,蔬菜,油料这些东西农场里都不缺,生活水平自然要高一些。

只要花费110多元买一个手摇榨油机,整个农场吃油都不需要再购买了,花生也好,油莱籽也好,棉籽也好全都可以榨油,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能够满足几百人农场的需求。

一般来说

只要把油渣留下来作为加工费就可以了,比如花生渣,油菜籽渣,棉籽渣啥的,这些东西无论是肥田还是养殖牲口都是绝佳之物,想买都买不到。

城市居民不同,无论吃的、穿的、用的都得花钱买,当然得精打细算了,买粮食以便宜的棒子面和较为实惠的经济面粉为主,追求的就是性价比。

经济面粉就是粗磨面粉,面粉颗粒比较大,还会掺杂一些细碎麦壳等杂物,颜色发黄,吃起来口感一般般,没有白面那么筋道,有的属于陈粮加工而成。

价格较贵的精制小麦面粉就是俗称的“白面”,还有来自中美洲的优质粳米,这些基本是华裔中产阶级家庭主食,缺点就是价格贵一些。

来自海峡省,中原省,镇南省和哥斯达黎加省的优质梗米,糯米是很多华裔家庭的主食,由此制作的糯米甜白酒,糯米汤团,米线,米糕,油炸糍粑,油炸糕,还有包裹油条及各种咸菜的美味米饭团,在帝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但由于遥远路途的原因,优质梗米和糯米的价格一直较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从中美洲运输到帝国太平洋沿岸和北美中部大平原各大中小城市,运输费用高过了稻米的本身价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