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 第590章 《唐埃开罗和约》

第590章 《唐埃开罗和约》

作者: 葡萄无牙

向厄立特里亚新殖民地区输送华人移民,不会考虑大唐帝国北美本土,那属实太遥远了。几乎环绕地球大半一圈儿,耗费资金极其惊人。

此次跨洋远征埃及,即便采用了很多节省经费的手段。整个远征行动依然耗资达1.3亿唐元之巨,几乎吃光了帝国政府几年的财政盈余,并且倒欠数千万之巨。

这其中,巨额的运输费用占了大头。

比较划算的移民方法是从天堂省,兰芳国或旅居中南半岛各国的华侨中招募移民,航程可以缩短到8000~1.1万公里不等(注;出发港口不同),从而节省大量移民经费,将船票价格压缩到能够接受的程度。

另一种方法就是运营欧亚航班货船搭载,货船搭载移民需要改建专门的舱室。相较于专门的大型移民船环境局促,乘坐体验感较差,饮食保障各方面也不到位,导致移民死亡率较高。

唯一的好处就是船票价格低廉,很多口袋空空的华人愿意冒险一试。

当今时代在北美崛起的大唐帝国,极大的改善了海外华人境遇,树立了强悍而不好惹的形象。

在英法荷等老牌列强殖民地都能享受与白人同等的较高待遇,这一点殊为不易,体现大唐帝国真正的国际地位。

三个月后

1872年4月17日

马萨瓦港披红挂绿一片喜庆的色彩,迎来了隆重的码头落成暨城市新命名仪式,建设者们敲锣打鼓用华夏传统的节庆仪式,庆祝这一盛大日子。

宽广平整的码头上伫立着高大的蒸汽装卸机,采用蒸汽动力卷扬钢索,能够将大件货物吊运到码头上,极大的增强了港口吞吐货物的能力。

那些跟随远征军抵达海湾的货轮,早已经卸下了各种大型设备,一些米厂,榨油厂,锯木厂,面粉厂,食品厂纷纷投入生产或者正在处于设备调试中,进度相当喜人。

技术难度最高的水泥厂也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将于年底投料试生产,解决当前建筑材料紧缺的难题。

码头停靠的5500吨法籍“特里特兰”号货轮,载运着数千吨水泥,钢材抵达海湾,这是玛萨瓦城市和港口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最鲜明的例证。

地中海贸易只要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可以轻易的抵达红海港口马萨瓦,从法国图卢兹港启航到这里只需要10天,往来十分便捷。

一条笔直的栈桥长约162米,宽约20.5米伸入海湾中,能够就近靠泊吃水高达13米的万吨级轮船,使马萨瓦港一跃成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港口。

在港口腹地,除了有一排排正在建设的高大库房之外,大片平整过的土地铺着碎石子,这里就是露天货物堆场。

从码头到十几公里外的城市间,是一条笔直的砂石林荫大道,道路两旁移植了行道树,跨越溪流修建了桥梁,里里外外都透露着重金投入的气息。

而在视线远方的城市中,数百栋房屋拔地而起,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城市样貌,几乎凭空创造了一个城市。

剩下的只需要不断的建设,扩充城市规模和人口,红海岸边一颗璀璨的明星城市就将诞生。

从马萨瓦前往高原上的云中之城道路就寒酸的多了,只是一条6米宽的土路,却没有绿荫如盖的行道树,也没有道路两侧排水沟和里程碑。

只是每隔一段距离或者遇到岔路,到路边的大树上会钉上一个或几个指路木牌子,指示通往某个乡镇。

城市规模初见雏形,农业先遣队也陆续派遣了出去,划分田亩开始集体垦荒。主要以马萨瓦东部地区和云中城周边地区为主,数量已经占到华人移民的1/3强。

30多个村镇陆续建设起来,牛羊麦种也都分发了下去,动作快的已经种下了麦苗,到了年底雨季来临前就能收获第一茬粮食,瓜果,看到相当的垦殖成就。

为了从河流中引水灌溉,各个农业先遣队都在集中力量建设风车。

一座座高大的风车相继树立起来,风车既可以引水灌溉,也可以榨油磨面,还可以舂米脱粒,是村子里极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已成为这个地区独特的美丽景观。

码头上,搭起了观礼彩棚,摆放着祭祀天地三牲和香烛神案,周围的锣鼓手和舞龙舞狮人群早已准备就绪,被全副武装的士兵们隔在圈外。

圈内是帝国远征军及政府高官们,他们在这里集体迎候特意前来参加庆典的远征军总司令长官唐-李信殿下,他们一行乘坐“恶风号”装甲巡洋舰刚刚抵达。

“恶风号”装甲巡洋舰缓缓靠上码头,威武的水兵们沿着舰体两侧站舷,当总司令长官唐-李信殿下率众出现在巡洋舰面上时,码头上瞬间鞭炮齐鸣,欢呼声震耳欲聋。

锣鼓队奏响了欢快的锣鼓,舞狮舞龙队则紧随而至,开启了热闹的表演……

“一别经月,达卿兄在这里业已经营出了偌大的场面,果然不愧为中流砥柱之材呀!”唐-李信殿下将海湾中的一切尽入眼底,目光中难掩赞赏之色,对着岸上欢迎的人群和一众高官们频频挥手致意。

柳达卿上校做出的一切功绩,都是总司令长官运筹帷幄的结果。

范鹏飞少将和郑怀山准将相视一笑,随即凑趣的说道;“殿下手中英才济济,方才有如今远征军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苏伊士城也好,萨那城也好,马萨瓦也罢,如今这红海三城之地皆为我远征军掌控也!属实离不开殿下居中调度,总掌大局啊!”

“哈哈哈哈……我也就是遵循父皇辉煌的脚步,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不足挂齿。”

“殿下举数万之兵讨伐不臣,扬国威于异域万里波涛之外,提振帝国雄心,这可不是区区小事啊?”

“那也是诸位同僚鼎力襄助之功,吾岂可独居之?”唐-李信殿下此刻红光满面,精神振奋的顺着舷梯拾阶而下。

帝国远征大军血腥屠戮萨那、苏伊士二城后,极大的震慑了埃及朝野臣民,素来亲欧洲的伊思梅尔帕夏也不得不低下了头,承认战败,恳求英国人居中斡旋谈和。

近东和北非的埃及,苏丹,叙利亚,也门,内志,约旦,黎巴嫩等地区历史上饱受强权入侵,从迦太基帝国到欧洲11次十字军远征,从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饱受异族欺凌,顺服也就成了习惯性动作。

随即展开的和谈中,大唐帝国秉承着一贯的强势直接甩出了十几份和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过反复扯皮,于1872年3月28日签署的《唐埃开罗合约》。

《唐埃开罗合约》有几项主要的条款;

第一条是埃及承认战败,开辟苏伊士城及周边地区为大唐帝国驻军地作为赔偿,设立皇家陆军和皇家海军事基地共十一座,享有专属驻军权。

第二条是埃及政府不得干预苏伊士城及周边地区民事和经济事务,该地区设为大唐专属租界,享有独立经贸、治安之权利。

第三条是伊斯梅尔帕夏为了此前的轻侮行为,郑重向大唐帝国道歉,并且赔偿被扣船只110万唐元损失。

第四条是埃及付出2,100万唐元战争赔偿,拟用20年陆续清偿,年均利息4.9%,以苏伊士城海关收入做抵押。

第五条是埃及承诺大唐帝国臣民享有公平置业,经商,游学和其他民事权利,拥有领事裁判权和其他优先权益。

第六条,大唐与埃及将签署一系列商业,金融,文化交流和军事等方面合作协议,扩大和深化两者间合作……

除此之外,还签署了其他一系列合约,大唐帝国终于把一只脚牢牢地插入中东地区,在这里扎下了根。

在谈判过程中

英国和法国人曾经联合起来反对大唐帝国的驻军计划,叫嚷着“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不能接受苏伊士运河区分冶局面”“保持运河畅通开放是最低的诉求”等等言论,为和平谈判制造了不少压力。

然而大唐帝国秉承着一贯强硬作风,同时做出了实践性增兵举动,威胁进攻开罗等重要核心城市,终于有惊无险的达成了符合预期的大部分目标。

最大的遗憾是战争赔偿少了,但对埃及这样一个贫弱的农业地区而言,实在榨不出太多的油水。

实际上,大唐帝国也不亏。

拿到了这笔为期20年,年利率4.9%,总额共计2,100万唐元的巨额战争赔偿,到期连本付息总金额要翻上一番。

在血腥屠戮萨那,苏伊士二城后,帝国远征军掳掠了五六万阿拉伯年轻女性人口,清剿搜集了就2.7万匹战马,8000多头牛和几十万只羊,还有大量的粮食,油料和该地区积累数百年的财富,这是一笔数目惊人的财产。

这些阿拉伯女性人口和远征军士兵以及华人移民结合,能够迅速繁衍后代,稳定厄立特里亚殖民区整体社会结构,其意义相当重大。

更别提殖民区和租界区面积广袤的土地,今后都将成为华人移民的新乐园。一座座新城市和村镇拔地而起,巨额战争投入都转化为重大战略地缘优势,怎么能说吃亏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