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日产MV二线三线 第七百七十四章 极化电磁场的研究

相对比CERN地下对撞机管道被‘潜入’抗议人员这种日常保留节目,徐川更在意的是这一次高亮度LH-LHC对撞机首次‘秀肌肉’的实验数据。

35Tev能级下的对撞实验,在当今物理学界还是第一次,他对这份数据相当的感兴趣。

不过可惜的是,自从他们和CERN闹僵后,有老米在背后的支撑,当初争取来的会员国身份已经被撤销了。

再加上华国物理学会和华国学者全面撤离CERN,就连这次LHC升级后的重启没华国学者前往参加,想要拿到这份实验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等CRHPC完工,自己开机进行实验了。

不过好在这份时间也快了。

想到这,徐川嘴角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

由他亲手主导成立建造起来的环形超强粒子对撞CRHPC,能级可比升级后的LH-LHC大多了。

从目前设计的理论数据来看,CRHPC的对撞能级最大能达到125Tev ,强悍的性能足足是LHC的10倍整,即便是升级后的LH-LHC,也足足有它的3.5倍之巨。

虽然说在传统的探测器上性能要比老牌的LHC弱一些,但在针对暗物质的探测器上,由他亲手写出理论设计出的‘微光’探测器,可不比1LHC的探测器弱。

顶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份物理学界的镇鼎重器,就该和全世界见面了。

......

首轮35Tev能级的对撞测试实验结束,CERN吸引了大量的物理学者,也正是开始了对强电统一理论的验证和暗物质的探索。

另一边,在对CERN的工作重启保持了第一阶段的关注后,徐川也没将精力再放到这个上面,而是转移到了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的研究上。

趁着还有最后一个多月能用在这上面的时间,他准备集中自己的精力率先带队对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之一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进行研究。

看看能不能在这方面进行一个突破。

至于CERN的对撞实验安排,在首轮的测试完后会展开对强电统一理论的验证工作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他并不是太在意。

网络上虽然争议的声音不少,有些人觉得这是在和即将完工的CRHPC抢荣耀。

毕竟CRHPC即将完工,理论上来说,华国有独立的能力对强电统一理论进行验证,收获这一份荣誉。

不过对于学术界,尤其是理论物理界来说,这种公开的论文其他的同行拿过去进行验证,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都不需要原作者的允许。

一方面是要验证理论物理学界的论文往往需要动用各种大型科研设备,难度极高。

比如当初希格斯老爷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斯机制。就是在08年LHC的首次升级工作完成后才找到的。

而那一次升级,花费了超过十亿米金。08年的十亿米金,价值可不是现在的十亿米金能比的。

可以说这种顶尖前沿物理学界的理论要进行验证,难度远不是一名物理学家能够解决的。唯一能寄希望的,就是整个物理学界了。

甚至就算是整个物理学界共同出力,都不一定有希望。

比如爱德华·威腾的弦理论。

恐怕再过两个世纪都不一定有希望能看到。

另一方面,对于学术界而言。

理论的提出者重要程度是大于发现者和研究机构的。

比如诺奖,按照惯例,诺奖并不会将奖牌颁给粒子的发现者,也不会奖励操作强子对撞机的研究员和机构。

诺奖更“倾向于”颁给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为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中,前两者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并非是那种决定性的重要。

当然,这并非绝对的情况,有些时候,也是有例外的。

在理论提出者已逝或已获奖、或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实验、贡献突出等情况下,诺奖是可能颁发给其他人的。

比如弱电统一理论,除了1979年颁发给温伯格、格拉肖等三人外,1984年还颁发给了卡洛·鲁比亚和西蒙·范德梅尔两人。

原因是后两者在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的W、Z场粒子的大型项目中,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从这些方面来看,徐川并不担心CERN抢在CRHPC的前面验证了强电统一理论而分走属于他的荣誉。

倒是CRHPC,的确没有太多的办法。

毕竟这次CERN真的可以说是爆肝了,抢在了CRHPC前面完成了LHC的升级工作。

不过这些东西倒也不用太在意,就算是CERN抢先完成了对强电统一理论的验证工作,留给CRHPC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会更加的重要。

......

能源研究所。

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准备下班回家的时间里,物理研究所一角的几个实验室里,依旧是灯火通明着。

尤其是最靠里面的那间实验室,约莫近百平米的房间中,大概六七名研究员,正围绕着空旷实验室中心白色塑胶桌上的仪器。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可以看见明显的憔悴,甚至是黑眼圈和眼中的血丝,不过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些期待,但更多的是失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中等离子体墙徐川交给了那个叫罗铭的研究员,而更难一些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则是他自己趁着CRHPC正式开动前这一个多月带队进行研究。

而眼前白色塑胶桌上,长相看起来‘路由器’的‘简陋’设备,就是他们最新弄出来的试验产品。

磁场是什么?

通俗点来讲,这是一个初中生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

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磁场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它围绕磁体或电流周围的空间存在,使得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磁场作为媒介发生,即使两者不直接接触。

而磁场的基本特征是能对其中的运动电荷施加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或力矩源于磁场对电流、对磁体的影响。

科幻小说中的电磁护盾,就是基于这份原理而来的。

但科幻小说终究是科幻小说,要想制造出这种护盾,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得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无论是电磁护盾、等离子体护盾这些装置进行持续工作。因为能量盾需要保证有足够的粒子在固定区域内持续流动。

这一点对于星海研究院来说很容易解决。

交流电、直流电随便挑,前者可以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直接进行供能,后者可以通过大规模的锂硫电池场提供。

但第二点就难了。

抛开能量来说,各种护盾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得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来控制护盾装置,要保证等离子体盾、电磁顿等能量中的粒子不会散开,针对外来的攻击能够及时控制能量盾的粒子流动方向。

这一点,在强电统一理论完善之前是做不到的。

很简单,理论不支持。

即在强电统一理论完善前,等离子体场和磁场的单极子化还是只是一个推测,物理学界不清楚它是否真实存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到它。

而在强电统一理论完善后,磁场和等离子体场的单极子化就可以强电声子相互作用体系的极化子体系完成了。

但理论是理论,如果将这份理论顺理成章的转变成应用技术,依旧是一个难题。

徐川带领的研究小组,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难题。

而根据强电统一理论中强电声子相互作用体系,这些天,他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分子结构,制造了一批磁单极材料,并且通过这些磁单极材料弄出了一份试验产品,进行了第一次的实验。

详细的实验数据还在处理中,不过从电脑上初步反馈回来的信息和数据来看,这一次的实验预期恐怕并不怎么样,生成的磁单极场不仅仅不是他们想要磁场,而且还可能混乱无比,难以稳定。

这也是一群人脸上失望大于期望的原因。

包括徐川,也紧皱着眉头翻阅着电脑上的反馈数据。

“徐院士,完整详细的实验数据打印出来了。”

实验室的大门被人匆匆推开,穿着一套白大褂的研究员快步走了进来,手中还抱着厚厚一摞纸质文档。

这是此前安排下来负责磁极化子电磁场的研究员‘李开畅’,做完实验后他等不及了亲自跑去了打印机房。

一群人快速的围了过来,徐川率先从上面拿走了一摞已经分好的实验资料后,其他人一拥而上,将数份用不同打印机同时打印出来的资料瓜分了个干净。

“情况不乐观啊.....”

翻了翻手中的实验数据,徐川请叹了口气。

在打印室就已经提前看了详细实验数据的李开畅点了点头,苦笑道:“的确不太好。”

他没说的是,这何止是不太好,简直是糟糕透了。

他们用RbCI晶体来做的强耦合极化子实验,但从数据来看,磁场强度倒还算是合格,但磁通量、磁饱和性、、磁滞性、以及磁极化子这些就一言难尽了。

其中涉及到磁极化子强度的hw(Mev)值只有10.2718、a(A°)值只有1.92。

而按照理论,他们设计的这两个数据起码应该达到30 、5 以上才算是符合基本要求。

如果要适应应用上这项技术,做到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那么磁极化子强度的hw(Mev)更是要达到100 、a(A°)值得在10 。

也就是,从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他们距离真正的应用差了整整十倍。

翻了翻手中的详细实验数据,徐川边看边朝着负责磁极化子电磁场研发来李开畅问:“对于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

李开畅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带着些迟疑道:“从理论上来说,强磁极化子电磁场的各项指标最直接的关联在于制造它的晶体材料,会不会是RbCI晶体的原因?”

徐川点了点头,道:“材料方面的确可能存在一些难题,不过RbCI晶体差不多已经是目前我们能找到最合适的材料选择了。在低维极化子中我们没有太多合适的选择。”

略微思忖了一下后,他接着开口道:“联系信息研究所那边,通过强电声子相互作用体系和相关的实验数据对低维极化子材料进行建模,看看能不能通过超算来寻找一下合适的材料。”

李开畅点了点头,道:“好的,徐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