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精品久久久久快鸭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蚌埠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将门枭虎吴年柳香最新章节!

淮安城。

兵舍外,布告栏前。

聚集着大量的战兵。

他们听着一名军官,读着布告栏上的内容。

然后先是窃窃私语,后是大声喧哗。

“怎么又削减口粮。上一次削减到九成,现在削减到七成。我们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打仗?”

“还有饷银。我们在这里为国家拼杀。拿这点俸禄,也就勉强糊口。还要削减我们。简直是不把我们当人啊。”

战兵们神色不善,群情激愤。

其实章武皇帝做的已经很好了,以前道君皇帝在的时候,边军不仅粮饷不足,还要被层层克扣。

而且很多人吃空饷。

现在章武皇帝只是从十成减到九成,再减到七成而已。

加上将军的能力。

战兵的训练情况。

武器装备的情况。

而且还是满员满编。

这军队要是放在当年辽东,蒙元人别说攻克辽东了,恐怕要陷入泥潭。

但俗话说得好。

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

战兵们待遇好,士气旺,训练足,装备好。

一旦削减他们的待遇,心里就不平衡了。

这是人性。

没办法。

将军府,大堂内。

李廷元坐在主位上,褚武成坐在右边第一位。

二人一起听着军官来报,都是眉头深锁。

李廷元听完后,挥了挥手让军官下去了。转头对褚武成说道:“褚将军。军心不稳,就算城池再坚固高大,也挡不住汉军。”

“传令诸将。把除了有站岗、巡逻任务的战兵,都往校场集结。我要说话。”

“是。”褚武成抱拳应是,起身离开了。

不久后,李廷元身披重甲,在亲兵的簇拥下,走出将军府,翻身上马,来到了校场。

大军在将军、军官的率领下,排列整齐,面朝高台。

李廷元登上高台,面向众将士,大声说道:“健儿们。我知道你们现在很愤怒。”

“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朝廷确实是减少了你们的粮饷。”

“但有一点。”

“从此之后。自我开始,将军、军官,都与你们吃同样的食物。相同的份量。”

“俸禄也减低到七成。”

“我保证。在战争结束之后,朝廷财政好转。我一定上奏折给朝廷,据理力争。补发你们的俸禄。”

“健儿们。请相信我,请相信朝廷,请相信天子。”

他的声音十分洪亮,校场内清晰可闻。

而李廷元自从做了这个淮安将军之后,不松不紧,该严厉严厉,该宽厚宽厚。

把这军权牢牢抓在手中,深得战兵欢心。

他这么低声下气,而且用信誉担保。

更何况,战兵们也知道,现在朝廷的情况不太好。

他们面面相觑了许久,心中的愤怒平息了下来。

“愿相信将军。”最后不知道谁先开口,众战兵齐齐弯腰抱拳,大声说道。

“呼。”一脸凝重的李廷元呼出了一口长气,悬着的心,稍稍落下。然后,他让将军领兵回去了各自的驻地,自己也带着亲兵,回到了将军府。

大堂内。

李廷元、褚武成前后进来坐下。李廷元叹气道:“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我这里还可以保证士气。”

“但其他地方呢?我恐怕吴年就要动手了。”

“哎。”褚武成也叹了一口气。

吴年可真是阴险。

汉廷的国力,也真是强大。

现在淮安这个地方,有李廷元坐镇,军心不动。汉军哪怕几十万大军来攻,也只会损失惨重。

但其他地方呢?

按照吴年这个猥琐的样子,他恐怕要从别的地方突破啊。

江淮防线可是绵延数百里,有三条进攻路线的。

.........

望楚。

汉军大营,戒备森严的中军大帐内。

吴年坐在御座上,左右是太监,下方是随驾的近臣。

吴年先低头看了看折子,抬头笑着对北条氏政道:“李廷元干的很不错啊。”

“但他只有一个人,也只守得住淮安。”北条氏政笑着说道。

“是啊。他只有一个人。”吴年笑容更盛,再一次低头去看折子。

进攻江淮有三条线。

淮安、蚌埠、寿县。

三座重城,又有大量水军。

淮安将军李廷元干的不错。

但蚌埠、寿县的守将,却是差了点意思。

尤其是蚌埠方面,不说是军心浮动,至少也是士气大损。

蚌埠。

吴年让太监取来地图,在御案上铺展开来,目光落在了蚌埠城上。

这座重城位于淮河南岸。

守将叫王思远,有精兵二万人。

城池的附近,有一座水军营寨。有水军二万人,大将叫钱明忠。

之后是重城滁州,精兵万人,守将高远山。

重城六合,精兵万人,守将陆光,精兵万人

看着这条进攻路线,吴年的目光渐渐锐利,心中有了决断。但很快,他便收起了锐利,恢复了平和,笑着说道:“再等等,再等等。”

“冬十一月出兵。”

“是。”北条氏政与随驾近臣,齐齐面朝吴年躬身行礼。

冬十一月。

望楚。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站岗、巡逻的战兵,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却还是觉得寒冷。

该死的湿冷。

虽然汉军已经屯扎在这里一年,但是战兵们对南方的水土,还是不服。

在这寒冷的天气下,酒是必不可缺的。

汉军国力强大,朝廷组织酿酒。

大量的烈酒,从北方运来。

汉军战兵,每人每天都有一份酒。

多少不定。

而南方的楚军,连吃饱饭都是个问题。

因为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

中军大帐内。

吴年身穿龙袍,披着大氅,坐在御座上。皇孙吴烈站在他的身旁。

他跟着吴年南征,已经数年。

高了也壮了。

下方除了随驾近臣之外,聚集了所有南征的万户大将。

吴年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诸将,然后沉声说道:“战机已经出现,明天开始装运粮草、物资。”

“明天晚上,收掉帐篷拔营。急行军到蚌埠。”

“后天渡河。”

“伐楚。”

“是。”众文武神色振奋,弯腰抱拳,大声应是。

随即,吴年与众将制订计划,安排行军次序。

完毕之后,吴年带着皇孙走出帐篷,望向江南山河。